首页 > 村民 >

曲靖六旬老农守护“古生物密码”:43年筛出百万枚化石 “无名实验室”发现“周良小豨”

来源:【云新闻】在古生物学界被称为“东方古生物圣地”的云南曲靖,一位64岁农民颜周良,用43年时光在自家院落里建起神秘“实验室”,筛出百万枚远古生物化石。这个被科学家称为“滇东奇迹”的农民实验室,不仅产出4300万年前的珍稀标本,更诞生了以他名字命名的“周良小豨”新物种,见证着中国民间智慧与尖端科研

2025-04-03 23:10:00

黎冲百年茶亭藏着这样一段往事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而乡村正是这部教科书中不可或缺的篇章。它们承载着岁月的记忆,记录着时代的变迁,是一部部生动鲜活的“史书”。夏日里,不妨放慢脚步,透过《与你乡见》栏目,探寻那些被岁月尘封的乡村故事,聆听历史的回声。古代,茶亭素有“风雨驿站”之称,为往来行人提供歇脚、饮水之便,是古人“达则兼济天

2025-07-14 08:46:00

民生工程点亮幸福路 苏子沟镇绘就乡村新图景

白日里,平坦整洁的柏油路面延伸向远方,车辆行人往来顺畅;夜幕降临,各条村道上盏盏太阳能路灯便会次第亮起,照亮村民归家的路……近年来,苏子沟镇政府锚定民生需求,以道路修缮和路灯改造为抓手,全力推进乡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让“路通灯亮”成为乡村振兴的生动注脚。在路灯安装维护工程中,苏子沟镇创新采用“太阳能

2025-05-26 12:25:00

返乡逐梦 用真心换来群众“真满意”

原标题:返乡逐梦 用真心换来群众“真满意”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见习记者 张凌漪2019年毕业那年,因为成绩优异、个人表现突出,董小梅在重庆市第五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中斩获全场第一名,场上很多企业都向她抛来橄榄枝,可董小梅却没有接受这些“好意”,而是收拾好行囊,主动请缨,加入西部计划志愿者的行列,回到

2025-04-07 14:01:00

【弘扬家教家风 创建文明家庭】四代同堂传“勤”字 家风如灯照未来——沈阳市特色文明家庭付百川家庭的故事

在法库县和平乡,有这样一个家庭:四代人接力奉献,以勤劳作笔、担当为墨,在黑土地上书写着动人的文明篇章。付百川一家以“勤劳是金”的家风为指引,在乡村振兴、疫情防控、关爱下一代等诸多领域发光发热,成为十里八村人人称赞的文明标杆。付百川全家福。(资料图片)老辈引领:把根扎在泥土里,将心交给百姓家付家的家风

2025-07-22 10:32:00

文明实践“直通车”开到村民家门口

【来源:西安新闻网】5月29日上午,西安市“全国文明村镇行”暨“高陵号”文明实践直通车主题活动在泾渭街道米家崖村举行。此次活动以文明为“媒”,以服务为“径”,将热热闹闹的文明实践“直通车”开到了村民家门口,打通了为民服务“一分钟”文明实践服务圈。活动现场,不仅有文明新风尚宣讲和精彩的文艺节目,现场还

2025-05-30 04:08:00

一年省出9个西湖 看吐鲁番如何高效节水种葡萄

石榴云/新疆日报讯(记者 贺江报道)4月7日,在鄯善县吐峪沟乡洋海夏村葡萄地,村民艾海提·买买提打开阀门,铺设在地里的高效节水微喷灌管网喷出水花,让葡萄藤及时“喝”上了春灌水。“以前浇水凭经验,现在靠数据。葡萄高效节水让我家省了不少钱。”艾海提算了笔账:家里5亩葡萄地,以前大水漫灌一年要花1600多

2025-04-10 09:47:00

高平:小红薯变身“金疙瘩”

“育苗坑深度控制在15厘米,红薯摆放间距为1指,覆土后厚度15厘米,这样既能保证红薯苗的生长空间,又能提升土地利用率。”春意渐浓,在高平市石末乡南张寨村的育苗大棚里,合作社技术员李有卫查看着红薯苗长势,和村民们讲解着种植技巧。“育苗这活儿虽说不累,可讲究不少,咱跟着学,收入也稳当。”村民冯小雷一边忙

2025-03-31 15:44:00

湖北红安:将公开庭审“搬”到失火案发地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秦娇娇)“用身边案例释法说理,让旁听群众‘零距离’目睹庭审全过程,有利于引导大家自觉遵守森林防火相关法律法规,增强爱护生态环境的意识。”6月5日,第54个世界环境日,由湖北省红安县检察院提起公诉的戴某失火案在案发地高桥镇庙咀湾村村委会公开庭审,该院党组书记、检察长郑勇出

2025-06-06 21:55:00

百元一斤药材被游客“打野”损毁,成都药材种植户急了……

封面新闻记者 邹阿江 杨霁月随着成都天气回暖,许多市民纷纷走出家门,前往城郊徒步、爬山,享受大自然的美好,还不时摘下些野菜尝尝鲜。记者注意到,社交媒体上,各种“打野”攻略层出不穷,分享着探寻野趣的乐趣。然而,这一行为也引起了当地村民的不满,因为一些游客在采摘时不加区分,误采了村民的农作物,给村民带来

2025-04-14 00:03:00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