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和林格尔:种好草 养好牛 产好奶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04 09:32:00    

台基营3000亩苜蓿基地绿意盎然;现代化牧场内一头头奶牛正在全自动转盘式挤奶大厅排队挤奶;一盒盒新鲜的牛奶经过工厂智能化生产线,从传送带上“流”出来。


2023年,和林格尔县以乳业为核心,结合生猪、肉羊产业,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覆盖3个镇2个乡1个乳业开发区,涉及119个行政村。


创建以来,产业园配套出台了信贷、用地、科技、投资补贴等一系列政策,着力解决牧草、奶牛产业链发展“卡脖子”问题,推动形成龙头企业带动、规模化种养殖合理布局、科技支撑有力的产业发展格局,重新塑造了从饲草到养殖再到加工的乳业产业链。目前,产业园奶牛存栏量超10万头。


在产业园蒙牛数智化化工厂,纵横交错的不锈钢管道,一台台自动化装箱机,能够绕行路障的自动运输车,伸缩自如又动作果断的自动码垛机械手臂等设备,共同构筑起一个庞大、复杂、快速却有条不紊的盒装牛奶生产系统。“这个车间一台灌装机每小时可灌装两万包,相当于5.2吨的牛奶。”中国蒙牛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科研项目总监杜丽说。



“产业园创建中大力支持乳品加工业发展壮大,推动形成以蒙牛乳业为龙头的牛乳产业发展格局,通过壮大“头部”企业产生了对整个乳品产业发展的强大带动力。”和林格尔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负责人许国良详细介绍了产业园的规划和定位。


目前,园区内蒙牛乳业各工厂日处理鲜奶能力达5000吨。


在加工业的驱动下,产业园已通过扶持企业、政府平台公司建设后出租等方式建成规模化奶牛牧场29个。


在现代牧业和林一牧牧场,牧场采用全混合搅拌车,确保奶牛日粮搅拌均匀,提高适口性和采食量,保障产奶营养安全。“通过引进优质品种,采取精细化管理技术,奶牛平均日单产从一开始的30公斤左右提高到了41公斤。”牧场场长郝藏严表示。



目前,园区奶牛规模化养殖率达100%,年产鲜奶稳定在50万吨以上,形成原奶质量保证、产量稳定供应的坚实基础。同时,引导农户通过务工就业、股份分红、饲草种植等方式参与全产业链各个环节。产业的发展带动全县20多万亩的青贮玉米实现了规模化种植、机械化收储。


为解决牧草发展“卡脖子”问题,产业园加大草畜一体化发展力度,在台基营村通过对低产田和盐碱地的流转改造,配备世界一流的节水灌溉设备,建成3000亩苜蓿草种植技术攻关试验基地,试种的12个苜蓿品种中有6个进入丰产期。通过对牧场奶牛进行饲喂试验,奶牛各项乳指标均不低于饲喂进口苜蓿草,在成本大幅降低的同时单产还有上升趋势。



产业园建设以来,通过政策引导扶持,吸引多家相关机构投资落户,开展科研试验,提供社会化服务,形成比较完善的产业发展支撑体系。2024年,草都公司获评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新增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34家、高新技术企业8家,自治区级创新型中小企业6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6家。关键技术攻关成绩斐然。蒙牛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蒙草获得日内瓦国际发明展览会金奖。引进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中国农业大学等创新人才团队,并组建13个创新联合体。蒙牛中国乳业首家“刚性引进”院士专家工作站落地建设,牛乳深加工项目也入围工信部“揭榜挂帅”名单。目前,产业园拥有县乡村三级农业科技推广人员224人,科技成果转化率明显提高。同时动物疫病防控体系逐步完善,农畜产品安全监管和检测体系不断完善,已建立起县、乡、村三级管理网络,畜禽免疫密度达到了100%,县级农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建成运营。


丰富的土地资源,良好的发展环境以及龙头企业的引领带动,和林格尔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深入推进了“为养而种、种养结合、循环发展”的草畜一体化发展新模式,在乳业高质量发展的蓝图上,和林格尔正在交出一份让人点赞的绿色生态答卷。


丨来源:和林格尔县融媒体中心(记者王效平)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