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 评论员 逯海涛
三门县共富工坊。潮新闻 共享联盟·台州 郦华琴 柯丽娜 摄
在近日召开的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推进例会上,省委书记王浩强调,对已跑通的改革案例,要突出“案例就是路径”,加快把案例转化为制度、模式、路径,进一步放大滚雪球效应,变“盆景”为“风景”。
“案例就是路径”的表述,今年以来多次出现在省委相关会议中。比如,在关于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相关会议上,省委书记王浩强调要加强改革创新,突出“案例就是路径”;在创新浙江建设的会议上,要求相关部门认真研究、充分吸纳好经验好做法,按照“案例就是路径”的理念,做好总结推广。无论是抓改革还是谋创新,找准“路”和“桥”格外重要。已经“跑通”的案例,不是孤立的成功样本,而是蕴含着可复制、可推广的发展密码。当我们把目光投向真实鲜活的案例,看到的不仅是已经解决的问题,更是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可见,“案例就是路径”,从认识论和方法论的角度,为我们推动工作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路线图”。
从案例到路径,是从“盆景”到“风景”的转化。那么,如何才能让好案例转化为更多“好风景”?
在案例中找到“底层逻辑”。案例要真正转化为路径,需要经历关键的“解码”过程。源于浙江的“后陈经验”,20年来从一村萌芽到全国开花,从“治村之计”上升为“治国之策”,它的核心内涵、底层逻辑就在于权力受制约、村务全公开、村民好监督、自我能纠偏,这也是“后陈经验”的普遍性价值所在。浙江各地正在推进的“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正是通过对多个地方试点的经验萃取,形成了“一支队伍管执法”等标准化方案。案例的价值在于内在逻辑,就像一位老匠人传授技艺,重要的不是让学生做出与自己完全相同的作品,而是理解背后的原理与心法。通过“解码”,找到了底层逻辑,才能提炼出真正有价值的“金子”,找准案例成功的关键因素。
放大“滚雪球”效应。在具体工作中,“栽盆景易,造森林难”的现象并不鲜见。如果缺少主动而为的“转化”,创新成果、好经验难免会“养在深闺人未识”,成为“橱窗案例”。打破这种困局,需要把案例转化为制度、模式、路径,层层放大成效,让好做法不断“扩散”出去。每个能产生滚雪球效应的改革创新案例,都具备独特的“晶核”特质。初始或许只是手掌大小的雪团,但随着不断翻滚,不仅体积呈几何级数增长,动能也持续增强。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获批设立十多年来,形成了33个“全国率先”和24项“全国或全省复制推广”的改革经验,从“试验”到“示范”产生了积极正向、具有较高影响力的溢出效应。可见,从“盆景”到“风景”离不开复制推广的机制、最终达成带动全局的效果。
因地制宜,不简单照抄照搬。变“盆景”为“风景”,并不是简单机械的照搬照抄,而是要因地制宜,结合典型案例,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那条路。在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过程中,在增强县域内生发展动力方面,正是坚持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旅则旅,努力缩小“三大差距”。而作为案例主体,也不能把试点当作终点,须持续迭代升级,同时开放共享经验。
当越来越多的“盆景”连缀成“风景”,当点滴创新汇成变革洪流,浙江必将为全国贡献更多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路径智慧。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