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特写|将传统文化融入服装设计,曾凤飞在厦门湖里引领国潮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8-22 09:51:00    

8月21日,曾凤飞介绍如何将传统文化融入服装设计,他将传统文化通过现代表达,与年轻人产生心灵感应,打造国潮服装。 澎湃新闻记者 孙骏 邓朝键(01:02)

曾凤飞曾是福建宁德一个渔村的渔民,父亲早逝,他13岁辍学、随船出海,却在滩涂与海浪之间,画出了自己对美的原始渴望。如今,他是中国服装设计界领军人物之一、中国时装设计师最高奖“金顶奖”获得者。

8月21日下午,曾凤飞在他位于厦门市湖里区火炬荟智空间·曾凤飞品牌艺术馆里,向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讲述了文化改变命运的故事。

“美是从小培养起来的。”他曾为了生计做过渔民,却因热爱绘画走上设计之路,“我刚到厦门打工时,连‘针’字都不会写。是知识改变了我,在厦门大学图书馆做临时管理员给了我思考的空间。”

8月21日,曾凤飞介绍他设计的国潮服装。 澎湃新闻记者 王珏玮 图

从渔民到设计师,曾凤飞的蝶变与湖里区紧密相连。他如今的艺术馆,正坐落于厦门数字文化创意设计产业孵化器内。这一由湖里区政府、火炬高新区管委会等联合创办的平台,为他这样的设计师提供创意研发、产业孵化、展览交流等全方位支持。

在这里,曾凤飞不仅设计服装,更向公众传递文化。从《山海经》,到闽南古厝的窗花砖瓦;从福州茉莉花,到鼓浪屿凤凰花,曾凤飞善于从本土文化中提取元素,再用现代设计语言重新诠释。

“传统一定要火起来,要通过现代表达,与年轻人产生心灵感应。”在他看来,国潮不仅是商业风口,更是一种文化自觉,“我是中国人,我只做中国的设计。东方美学本身就是世界性的。”

他形容,自己是“脚踩泥土,仰望星空”,关于生活的一切,都可以是自己创作的灵感来源。

曾凤飞的服装设计善于从本土文化中提取传统元素,图为8月21日,他介绍一款印有凤凰花等厦门元素的服装。 澎湃新闻记者 王珏玮 图

作为从湖里区成长起来的设计师,曾凤飞始终没有离开这片土地。尽管在北京、上海也有工作室,他仍将创作重心放在厦门湖里,“这里给了我安定的思想。设计师如果浮躁,就做不出好作品。安静,才能一件一件拿出作品。”

他的艺术馆免费向公众开放,接待学生、市民参观。上个月,一所学校五六十名孩子来参观,曾凤飞亲自为他们讲解设计背后的文化故事。“谁未来想当设计师?谁对美术感兴趣?”他相信,美育是潜移默化的过程,“这些孩子中,也许就会有人因为这次参观而爱上设计。”

在曾凤飞看来,文化惠民不仅意味着让群众接触艺术,更要让他们理解美、创造美。“妈妈带孩子买衣服,总说‘你穿这个好看’,却很少问孩子‘你喜欢什么’。”他认为,审美自主权是文化自信的起点,“服装不仅是遮体之物,更是表达个性、承载文化的载体。”

8月21日,曾凤飞介绍他设计的国潮服装。 澎湃新闻记者 王珏玮 图

如今,曾凤飞的设计被很多模仿者效仿,但他对此持开放态度。“这其实是好趋势,大家爱穿中式服装是好事。”他说,“有人买两三千元的,有人买两三百元的,消费层次不同,但都在传播中国文化。”

他认为,设计师要做的就是坚持品质与创新,“让每一件衣服都穿出自信与体面”。

从渔民到设计大师,曾凤飞的经历本身就是文化惠民的生动注脚。在湖里区这片文化沃土上,他继续用针线勾勒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脉络,让国潮从厦门走向世界,让文化从殿堂走进生活。

曾凤飞的艺术馆位于厦门市湖里区火炬荟智空间,充满传统文化和现代时尚融合的风格,吸引很多社区居民参观。 澎湃新闻记者 王珏玮 图

澎湃新闻记者 丁珏汭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