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储运一线树标杆 技术尖兵担使命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06 10:03:00    

4月30日,大风裹挟着煤尘掠过巴彦淖尔市乌拉特中旗甘其毛都口岸驰恒监管区。此时,对讲机里突然传来急促的警报:“给煤机吊挂系统振动异常。”王飞抓起安全帽,迅速冲进了飞扬的煤灰中。这位被同事称为“设备诊疗师”的技术带头人,此刻正用布满老茧的双手触摸设备,感受设备的震颤——这是他在中蒙边境能源通道上与钢铁巨兽“对话”的日常。

王飞是国能内蒙古甘其毛都国际能源有限责任公司储运车间主任。2012年,刚踏入社会的王飞毅然决然地选择扎根祖国北疆,来到了乌拉特中旗乌不浪口的洗煤厂。这里虽然条件艰苦,但他凭借努力与钻研,迅速适应工作,不久便升任洗煤厂储备车间生产线班长。

为了尽快了解设备性能,王飞一有时间就刻苦研读设备说明书、查阅安装施工图纸,同时向经验丰富的师傅虚心学习,边干边学。凭借不懈努力,他熟练掌握了各种设备的技术参数和运行情况,将知识充分应用于实践。2020年,他主动请缨,来到条件更加艰苦、几乎一年四季都风沙弥漫的甘其毛都口岸,开启了职业生涯的全新起点,并与这个边疆小镇结下了深厚的缘分。

“我还年轻,总想着拼一把,干出点实实在在的成绩。”王飞搓了搓掌心的老茧,声音里带着朴实与倔强,“我是农民的儿子,老辈人面朝黄沙、脊梁弯成犁沟的模样,我从小看到大。现在我就想靠着这双手把日子过好,让父母、家人别再像老一辈人那样苦熬。”

2022年9月,公司承接了“能源保供”任务。然而,风化煤仓储能力有限,成为制约顺利完成保供任务的一大难题。关键时刻,王飞大胆创新,提出“合堆存放”的构想,并迅速获得公司首肯。在他的精心组织和协调下,当年10月份发运火车53列共21.8万吨,单日最高发运达6列2.55万吨,实现了车到即装、快速发运的目标,有力保障了“能源保供”效能。

“吊杆和胶墩磨损率已到极限。”2023年,王飞在设备巡检中发现,原输煤系统的39台TZG-500给煤机采用胶单吊点吊挂方式,存在中性点偏移、吊杆和胶墩磨损率高、给料稳定性差、安全隐患多以及维护成本高等诸多弊端,而且单点载重仅为400公斤。这些问题严重影响给煤机的正常运行和生产效率。

王飞第一时间向上级汇报,并主动承担改造任务。他不畏严寒、不惧风沙,连续200余天在户外反复研究、试验,最终成功研发出吊篮式弹性吊挂方式。该方案显著提高了给料机运行时的安全可靠性与系统稳定性,彻底解决了原装置吊杆或胶墩易磨损、易脱坠等问题,现场安全保障能力得到大幅提升。此外,改造后单点载重能力提升至500公斤,年均节省维修维护成本35万元。

同年,随着C80车型和集装箱占比大幅增加,仅能适配C64与C70车型的现有装车系统无法满足需求,这让王飞彻夜难眠。于是他迅速组建专项技改“青年突击队”,前往先进单位学习取经,并进行深入调研和反复论证。

“我们需要延长活动溜槽,并改造吊装耳。就用‘7’型吊耳+扇形溜槽组合破局。”王飞在图纸上画出关键一笔。

在王飞和团队的不懈努力下,2024年原装车系统的局限被打破,成功拓展了集装箱和C80等车型装车新业务,彻底实现了全车型装车。这一项目的成功实施,有效缓解了公司煤炭外调压力,充分发挥了火车装运优势,加快了煤炭周转效率,并为公司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当首列C80装车试验成功,看到煤炭如黑色瀑布般精准落入车厢,运煤司机纷纷竖起大拇指说:“你这技术是荒漠里的奇迹。”

此外,在煤炭生产和运输过程中,粉尘污染一直是一个棘手的问题。2025年,为提高防尘效果,王飞开始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在深入研究和借鉴先进防尘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一套全面的防尘系统改造方案。在延伸给煤机导料槽的基础上,增设内部水雾抑尘装置;同时在皮带廊增设隔离水幕降尘装置。他精心调试,将水雾粒径控制在0.01mm至0.05mm之间,通过控制水雾粒径,优化水雾细腻度与空间覆盖范围,使其对直径在10μm以下的煤尘更具吸附力。

“为进一步提高防尘效能,他找来废旧防雨布裁剪成挡皮,安装在导料槽延长支撑架两侧,并对缝隙做整体密封处理——这招让煤炭传输时的扩散和扬尘量明显减少。”储运车间快速装车班组长马如飞回忆道,“他总是一头扎进技术攻关中,遇到难题时,别人还在犯难,他已经带着解决方案冲上去了。”

2025年4月28日,当王飞接过“全国劳动模范”奖章时,他的双手因激动而微微发颤。这双手,曾托起400吨给煤机的安全运行,此刻却像初次触碰精密仪器般谨慎。

“这不仅是一份荣誉,更是鞭策我继续努力的动力。”王飞激动地表示,“未来,我希望能将自己的经验分享给更多的人,让劳模精神传播得更广,激励更多的人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记者 图古斯毕力格)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