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吗?在八十年前,也是9月3日这一天,天津市中心和现在一样人山人海,胜利的欢呼与呐喊响彻天空!
1945年9月2日,日本政府正式签署投降书,中国军民以3500万人的生命代价换来了抗战的最后胜利。
1945年9月3日,消息传到天津,欢声涌向全城,那一刻,天津拥抱黎明。
而在黎明来临之前,这座城曾在黑暗中负重前行……
↓↓↓
战火骤至
1937年
卢沟桥事变爆发
7月下旬
日军大规模进攻天津
天津沦陷
炸弹划破长空
街道化作废墟
南开断壁残垣
河畔硝烟弥漫
日本侵略者的铁蹄
踏过天津的每一条街巷
但他们踏不碎这座城的脊梁
天津市抗日战争时期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
战争共造成全市63524人伤亡,30.48亿公斤粮食损失,102.5万亩土地损失,37039间居民房屋损毁。
不断抗争
身在天津的仁人志士
从未停止抗争
中共地下党员
进步学生
浴血将士
民族实业家
……
他们在硝烟中印刷传单
在夜色中策马突围
他们搬迁机器
保全产业
把民族的命脉转移到大后方
黑暗中,他们是灯火
风雪里,他们是脊梁
↓↓↓
张伯苓:著名爱国教育家,南开学校创办人。曾提出“爱国三问”,振聋发聩。
1937年7月28日,南开大学被日军轰炸,张伯苓表示:“敌人此次轰炸南开,被毁者为南开之物质,而南开之精神,将因此挫折而愈益奋励。”
吉鸿昌:抗日名将,中共地下党员。他变卖财物购买枪支弹药运往抗日前线,并印制《民族战旗》等抗日救亡刊物。
“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
张自忠:抗日英雄,天津市市长(1936—1937)。他在天津做出了很多反日抗日的决策,大大提振了士气。
1940年,张自忠在枣宜会战中壮烈牺牲。
包森:冀东军区副司令员,中共党员。他屡立战功,将一腔热血洒在冀东的山川大地。
1940年,包森开辟盘山抗日根据地;1942年,他在战斗中牺牲,年仅31岁。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范旭东(久大盐业、永利化学工业公司创始人)
他拒绝与日伪合作,将永利碱厂的关键设备和技术人员分批迁往四川,继续生产以支持抗战。
李烛尘(永利化学工业公司负责人)
作为范旭东的合作伙伴,他协助组织内迁,拒绝日资入股。抗战胜利后,他积极参与天津工商业重建。
周叔弢(天津华新纱厂、启新洋灰公司股东)
他拒绝与日伪合作,暗中支持抗日活动,并资助内迁企业,战后致力于民族工业复兴。
宋棐卿(东亚毛呢纺织公司创始人)
他辗转将部分设备迁往重庆,坚持生产并捐赠物资支援抗战。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天津受降
1945年8月9日
毛泽东发表
《对日寇的最后一战》声明
各解放区部队
向负隅顽抗的日伪军
发起全面反攻
1945年8月15日
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并于9月2日
签署了无条件投降书
1931年至1945年
14年浴血奋战
14年艰苦卓绝
四万万人不屈抗争
取得了彪炳中华民族史册
和人类和平史册的伟大胜利
这是中国共产党发挥
中流砥柱作用的伟大胜利
1945年9月3日,毛泽东为抗战胜利题词
1945年10月6日
在天津市承德道的
法国公议局旧址
这里也是
日伪时期的天津特别市政府
门前广场
举行了天津接受日军投降仪式
日本侵略者在这里
放下了军刀
天津受降仪式现场照片
刀身落地的声响
是血与泪的回响
那一刻
正义在这里伸扬
自由在这里重生
今日盛世
1945—2025
山河巨变,正道沧桑
80年过去
一个繁荣富强的新中国
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
中国人民从未像今天这样
幸福安康、意气风发
我们利用AI技术“邀请”了
张伯苓、吉鸿昌、张自忠、包森
四位抗战英雄穿越时空
来到2025年9月的
天津
让他们看看这座
生活战斗过的城市
如今的花开正好
老兵寄语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
纪念日前夕
天津日报记者采访了
在津的抗战老兵
为什么要战斗?
老兵回答
“因为,不想子孙再受屈辱;
记住历史,才能拥有未来。”
抗战老兵|王世岭(1929年生人,96岁):“在抗日的时候,老百姓和八路军是一家人!”
抗战老兵|王佩环(1932年生人,93岁):“中国共产党是伟大的党,人民的党,永远胜利的党!”
抗战老兵|王锡九(1929年生人,96岁):“在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翻身做主人了!”
抗战老兵|冯子臣(1929年生人,96岁):“希望全世界能和平发展、共同发展!”
谨以此篇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
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