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中旬,贵州民族大学联合贵州省图书馆学会、黔西南州图书馆,在晴隆县东观街道老营社区及兴义市则戎乡启动2025年“乡村文化振兴基层行”专项行动计划暨第七届“未成年人阅读推广研习营”活动。这场由高校、学会、地方图书馆协同开展的文化惠民行动,通过优质阅读资源下沉、大学生实践赋能等举措,为黔西南州乡村文化振兴注入新活力。
本次活动由贵州民族大学图书馆副馆长龚剑、文化推广与社会合作部负责人陈世莉带队,文学院2023级图书馆学专业37名本科生及数据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4名图书情报硕士研究生组成实践团队,得到晴隆县东观街道、兴义市则戎乡的全力支持。作为省级高校服务乡村振兴的品牌项目,活动既延续“三下乡”实践传统,又创新融合图书馆专业服务,推动大学生在基层课堂中实现“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的成长闭环。
晴隆县东观街道老营社区党员活动室外广场绘本剧活动现场
在晴隆县老营社区党员活动广场与兴义市则戎乡,文学院学子带来的《6只捣蛋猫》《青蛙卖泥塘》绘本剧公益展演引发热烈反响。同学们以童趣演绎激活经典故事,通过沉浸式互动让100余名乡村儿童在欢声笑语中感受阅读魅力,这种“教育戏剧+阅读推广”的创新模式,成为优质文化资源下沉的生动实践。
晴隆县东观街道老营社区党员活动室外广场绘本剧展演现场
实践团队同步开展深度调研,走进黔西南州图书馆、晴隆县安南古城城市主题书房,实地考察基层公共文化空间建设运营现状;参与由省图书馆学会、省高校图工委联合主办的“第二届乡村阅读与乡村文化振兴研讨会”,在理论与实践的碰撞中深化对乡村文化建设的认知。这种“服务+调研+研讨”的三维模式,既为基层输送服务资源,也为高校人才培养积累了鲜活案例。
晴隆县安南古城城市主题书房
作为连续四年实施的省级文化惠民项目,贵州民族大学“乡村文化振兴基层行”已形成成熟的服务体系:一方面通过绘本剧展演、阅读资源配送等形式,将优质文化服务延伸至乡村末梢;另一方面依托图书馆学、情报学等专业优势,组织大学生以专业实践赋能乡村文化建设,累计服务基层群众超5000人次。
未来,贵州民族大学将持续深化“校地馆”协同机制,响应公共文化资源下沉号召,通过扩大乡村阅读服务覆盖面、培育大学生基层服务能力,让书香成为乡村振兴的精神养分,以文化赋能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彰显省级高校在服务地方文化战略中的责任担当。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侯萌
编辑 胥芬芳
二审 杨韬
三审 陈诗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