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时评论员:乐衍
56家,较2024年底增加1家——这是目前河北钢铁环保绩效A级企业的总数。省生态环境厅数据显示,河北已实现在产钢铁企业全面创A,数量保持全国第一。对比创A前后,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减排30%以上,为工业污染物减排贡献12%以上。亮眼的生态成绩单,勾勒出一张河北钢铁绿色嬗变的崭新答卷。
壮士断腕,啃下发展“硬骨头”。河北是钢铁大省,也是大气污染治理的主战场,污染物排放总量占全省工业排放量40%左右。瞄准绿色目标,向落后产能宣战,河北粗钢产能从2011年峰值的3.2亿吨,减至2024年底的1.9亿多吨。全省钢铁冶炼企业从2011年的123家减至39家企业,产能集中度大幅提升。2022年6月,我省更是在全国率先启动钢铁企业环保绩效全面创A行动。从“黑色”走向“绿色”,从厂区不见烟囱冒烟,到车间不见灰尘弥漫,我省钢铁环保“优等生”越来越多,行业发展愈行愈健。
数智赋能,跑出创新“加速度”。不止是更干净的产线、更绿色的厂区,近年来,工业互联网、智能机器人、数智大模型这些“时髦”的词汇,正与我省钢铁企业深度融合,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新质生产力。截至2024年12月,我省钢铁行业两化融合发展指数68,高于全国钢铁行业平均水平2.9个百分点,处于全国领先地位。河钢石钢入选国家首批“数字领航”企业,首钢京唐实现“5G+智慧钢铁”全连接工厂……通过数智化赋能,让管理更精细、产线更智慧、生产更高效,也为钢铁行业绿色转型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力。
政策发力,下好服务“先手棋”。推动绿色转型,需要政府与企业同向发力、久久为功。河北先后推出超低排放差别电价、银行信贷优惠、财政以奖代补等一系列硬核激励措施,逐企业指导编制“一企一策”创A方案,不断强化精准指导帮扶。同时,成立绿色转型联盟,打通“绿钢”上下游标准制定、金融支持等环节,大力推动绿色技术研发和转化应用,着力打造“河北绿钢”品牌。如今,首钢智新电工钢、河钢唐钢高强汽车板、首钢京唐镀锡板等一个个拳头产品在政策加持下含“绿”绽放,成为提高市场竞争力的“杀手锏”。
面向全球,擦亮绿色“金名片”。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国家将绿色低碳作为选择供应商的重要依据。新的形势变化,对企业提升国际竞争力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在塞尔维亚,河钢集团全资收购了长期亏损的斯梅代雷沃钢厂,并引进先进绿色工艺,使其在短短半年内就扭亏为盈。前不久,河钢集团还签订全球首个氢冶金绿钢出口万吨大单。此外,文安钢铁、德龙钢铁等一批河北企业也先后走出国门,积极拓展国际市场。从国内到海外,从万吨出口到低碳未来,不仅彰显了河北钢铁在全球市场的实力提升,更成为展示河北企业对外形象的一张“金字招牌”。
因绿而美,因绿而强。我们欣喜地看到,通过理念之变、模式之变、格局之变,河北“绿钢”硕果加速涌现。面向未来,期待更多“绿色进化”的钢铁故事在燕赵大地精彩上演,为加快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激发澎湃动能、带来无限活力!
编辑 帆帆
来源: 河北广播电视台冀时客户端